HTML + CSS 随笔
一些学习到的 HTML 和 css 的知识点,有意思的就记录一下。
常用元素
常用块级元素:<div><p><form><ul><hr><h1>
常用行间元素:<span><a><em><strong><input><img>
可变元素(根据上下文):<del>
Bfc - block format context 解决 margin 塌陷
margin 塌陷:父元素与子元素都有上外边距时,此时父元素会塌陷较大的外边距值
通过触发 Bfc 解决这个问题,为元素添加以下 css 即可:
1、position:absolute
2、Display:inline-block
3、Float:left/right
4、Overflow:hidden
主流浏览器内核
Google chrome (webkit/blink)
IE (trident)
Firefox (Gecko)
Safari (webkit)
Opera (presto)
html 编码特殊字符 $;
“<”就是”$lt;”。
“>”就是”$gt;”。
“ “就是”$nbsp;”(空格)
<img>
标签
“alt”是占位符,”title”是鼠标悬停时显示的信息。
<a>
标签作用
- 锚点。
<a href="#id"></a>
跳转到相应 ID 所指元素。 - 超链接。
- 打电话发邮件等。
<a href="tel:110></a>
(发邮件 mailto:,一般不用)。
<input>
用作选择题
- 单选题:type=”radio” 将同一道题的 name 设为相同的值。
- 多选题:type=”checkbox”。
- 设置预选项的方法:将选中的 input 标签添加 checked=”checked”属性。
- type=”submit”为提交。提交时需要 input 提供 value 和 name。
基本使用形式:
<form method="" action="">
<input type="" name="" value=""></input>
<input type="submit"><input>
</form>
伪类和伪元素
伪类是 css 选择元素时通过类似”:hover”来操作属性的一类方法,伪元素是每个元素都会有的(::before 和::after),只能通过 css 选中并操作。
css 选择器的权重
以 256 进制比较
- !important(Infinity) 计算机中无穷大是个具体值可以通过加减值来改变。
- 行间样式(1000)。
- ID(100)。
- class|属性|伪类(10)。
- 标签|伪元素(1)。
- 通配符(0)。
缩进
css 中 text-indent 为缩进,如 text-indent=”2em”为缩进两个字符,em 为单个字符宽。也就是 font-size 的大小。
font-size
文字大小以高为标准。
下划线
Css 中的 text-decoration 常用值:underline,overline,none,line-through。
浮动流
浮动元素会产生浮动流:
块级元素看不到浮动元素(会重叠)。
触发了 bfc 的元素和文本类属性的元素以及文本都能看得到浮动元素(会跟着)。
消除浮动的方式:
::after {
content: "";
clear: both;
display: block;
}
单行文本溢出容器打点展示
{
white-space: nowrap;
overflow: hidden;
text-overflow: ellipsis;
}
控制内容显示的高度
Vertical-align: n px
cursor 改变鼠标样式
sticky 吸顶不成功
position 设置为 sticky 即可开启粘性定位,经常用来做吸顶效果,经常会出现设置了 position 和 top: 0 依旧没有生效的情况,此时应该检查父级容器是否设置了 overflow: auto 等值。
因为 sticky 是相对第一个滚动的父容器定位的,所以如果是爷爷容器在滚动,但是直接父元素也开启了滚动(实际没有滚动),那么就会导致吸顶灯失败,解决办法是把除了滚动容器和吸顶元素之前的其他包裹元素 overflow 设为 initial 即可
svg 填充颜色
对 svg 添加 fill=”currentColor”属性,svg 填充的颜色由继承的 color 决定,方便做悬浮等状态的颜色切换。
请求 url 直接触发浏览器下载
响应头中添加 Content-Disposition